漫步华尔街07—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,都不能帮投资者赚钱

时间:2022-04-20 12:46:41

大家好,欢迎来到圆姐读书,今天我们继续来读马尔基尔教授的《漫步华尔街》。

上一期我们学到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选择股票的方法,但在学术界看来,不管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,都不能帮助投资者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。

有效市场理论认为,不管是通过历史价格去推测未来价格趋势,还是通过分析公司历史经营数据来推测公司未来的增长,都是不严谨的方法。而且市场是有效的,“有效”的意思就是不管是现在已知的所有信息,还是未来可能影响价格的所有已知或未知信息,都已经完全反映到了股票价格当中,人们很难找到错误定价的机会,所以要通过选股来战胜市场,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
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两种方法。


01

技术分析最主要的依据就是趋势论,它认为一直上涨的股票更容易上涨,一直下跌的股票更容易下跌,根据这种理论技术分析发展出一系列的方法,什么数浪型、道氏理论。但每天股票价格的波动真的具有规律吗?还是说它其实就是随机游走的,每天股价的变化,如同掷硬币一样,不管之前连续抛出正面向上的次数有多少,下一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仍然是50%。

有人说,你敢说没有人通过技术分析赚到钱吗?有,当然有,但很少,并且不可持续。你不可能找到一个真正通过技术分析变得富有的人。

既然如此,为什么电视上、媒体上到处都是技术分析师的身影?

的确,对个人投资者来说,技术分析师是多余的,甚至是错误的存在,但对于证券公司却作用极大。技术分析师们总是用充满激情的言语告诉投资者们,现在是最好的买入时机,或者赶快卖出离场,于是被蛊惑的投资者不停地买进卖出,这为证券公司创造大量的交易,从而让证券公司从这些交易当中赚了大钱,而技术分析师则获得了证券公司发给他的佣金。

而只有那些偏听偏信的投资者们,在不断地买入卖出中,不仅给证券公司支付了大量的费用,而且这些成本让他们离“战胜市场,获得更多收益”的目标越来越远,不仅如此,他们还承担了所有的市场风险。

当然,对于技术分析也不能一棍子打死,所谓“存在即合理”,既然它能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位,说明它肯定有它的有用之处。在一些特殊时期,比如熊市暴跌和牛市末尾的亢奋中,市场基本由人们的情绪主宰,那么作为聪明的投资者,我们就要适当的依靠技术分析的逻辑,为自己的投资系好保险带。


02

接着来看基本面分析,作为一直被华尔街所追捧的投资方法,却被学术界诟病已久,甚至他们嘲讽那些通过基本面分析选出的投资组合,业绩还不如让动物园的大猩猩扔飞镖选出的投资组合。

关于基本面分析师无法对公司做出准确分析的原因,作者认为有以下5个方面:

首先是随机事件的影响。影响价格的因素非常多,比如政策变化、利率变化,还有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,都会对经济市场和股市造成重要的影响。就拿新冠疫情来说,在新冠肆虐的近2年,无数的公司和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因此转型甚至破产的公司更是数不胜数,甚至全球经济也因此受到沉重打击。

其次是财务报表的不实,换句话说就是造假。虽然现在监管严格,明显的造假行为少了,但一些钻监管漏洞的行为还是不少,比如在合法的范围内调整利润数据,制造出增长的假象等等。那么分析师拿着这些原本就不真实的数据,怎么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。有些时候,上市公司还会利用分析师,比如一开始告诉分析师公司今年的盈利额是10亿,然后等分析师把报告做出来并传播出去之后,又突然公布公司业绩大增了30亿,这种完全超出市场预期的做法,会让股价大涨,然后别有用心的大股东们就可以乘机卖出套利。

第三就是分析师自身的问题,导致分析数据不准确或者出现错误。出现这种情况,当然并不一定是分析师能力问题,或者是态度问题,也有很多客观原因,比如前面被上市公司利用,或者政策突然出现变化等等。

第四是人才流动,分析数据是一件苦差事,不仅繁杂,还非常的枯燥,大多数分析师不会把这个岗位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,他们会在做过一段时间之后,想办法转岗去做工作相对轻松,而钱也不少赚的基金经理或大客户销售,所以这就导致分析师这个岗位,大部分都是资历不深的年轻人。


第五,利益让分析师们的立场并不公正。分析师做出的数据,大部分都是被专业机构买去的,如果数据不好看或没有亮点,很可能就卖不出去。而对上市公司,分析师也是得罪不起的,如果某位分析师做出了对上市公司不利的评价,很可能以后他就得不到一手资料了。所以,我们发现分析师们基本不会给“卖出”的建议,而是要么“增持”,要么“持有”。作者说,我们在看这些建议的时候,要多长一个心眼儿:“买入”其实是在说“持有”,而“持有”其实是在说“赶紧扔掉这破玩意儿”。

关于对分析师这种立场的评价,并非信口胡说,而是有事实依据的。加利福利亚大学曾提供过一项数据表明,那些分析师“强烈推荐买入”的股票实际上给投资者带来的并不是超额的收益,而是“灾难性”的损失;而他们建议卖出的股票,反而表现的比大盘优秀的多。

03

说这些其实就想说明一点,那就是我们以为的专业的投资专家们,实际上可能并不专业,而由他们创建的投资组合的业绩,并不会比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更出色。

接下来,作者通过比较2013年前20年期间,一般股票型基金的投资业绩和标普500指数基金的投资业绩,发现标普500指数基金比一般股票型基金在业绩表现上,具有明显优势。

有人说,可是每年在各种业绩报告,或者基金排名网站上,都能看到有一些主动型基金的确大幅跑赢了指数基金,这个该怎么解释?

的确,每一年都不缺大幅跑赢指数基金的主动基金,但是一年后呢?或者五年后呢?这些主动基金是否能一直大幅跑赢指数基金?这个答案是否定的。


作者说,彼得林奇作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卓越的基金经理,在位期间的平均收益率达到29%,但这个多少有运气的成分。首先他上任的时候正好赶上股市大跌,所以他买什么都是对的;第二他在自己事业顶峰,也是牛市顶峰的时候,明智地选择了退出,留下了一个无人能超越的神话。如果他没有离开,而是继续做一位基金经理,那么他的高业绩能否维持就需要打问号了。

随后,作者又列出从20世纪70年到21世纪初,每个10年期间,当期的20只业绩最佳的主动基金和标普500指数的业绩比较。这些主动基金一开始都表现得非常强势,业绩大幅跑赢指数基金,但10年后再看,它们的平均业绩甚至没有一次战胜指数基金。

所以作者认为:没有哪只基金或哪个基金经理能够持之以恒地战胜市场,换句话说,普通投资者只要简单地持有指数基金,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,就足以打败所有的专业投资者。

这个结论看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?是的,我们在读《钱,7步创造终身收入》时,也是这么说的。

所以,作为普通投资者,我们不应该奢望去战胜市场,因为你根本就不可能战胜市场

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,我是圆姐,关注我,和你一起读理财。